前沿信息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一般在重大创伤事件后造成,全球范围内终生患病率约为3.9 %。PTSD患者表现出多种心理和行为症状,包括再体验、回避和过度觉醒。再体验症状指的是对创伤记忆的不由自主的检索,比如闪回、噩梦和侵入性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所特有的,并且被广泛认为是该疾病的核心特征。临床治疗仍需要更有效的新药。PTSD在参与战争的退伍军人中很普遍,是很多好莱坞获奖电影的热门主题:电影《Taxi Driver》就是描述一位参与越战退伍军人的故事。

1976年电影Taxi Driver海报

1976年电影“Taxi Driver”海报

在新发表的“Molecular Psychiatry”(impact factor:11.0)杂志上,Satoshi Kida教授团队和卓敏院士合作,在创伤性记忆的动物模型中通过利用恐惧记忆的提取相关事件模仿PTSD的再体验症状,发现cAMP信号转导的药理学和光遗传学上调或下调分别增强或损害小鼠恐惧记忆的恢复和随后的维持。小鼠和人类综合转录组分析结果也显示,PTSD患者的外周血和恐惧记忆恢复后的小鼠海马中降解cAMP的酶磷酸二酯酶4B (PDE4B) mRNA表达减少,且表现出更严重的再经历症状。他们进一步发现,严重的再经历症状和更低的PDE4B mRNA水平与PDE4B中一个位点的DNA甲基化降低相关,表明甲基化参与了PTSD。这些新的实验结果提出了cAMP信号通路介导PDE4B表达的下调,从而增强创伤的记忆。这一新的分子机制在PTSD患者的再体验症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药理学方面,他们通过分别使用PDE4抑制剂ROL或腺苷酸环化酶1(AC1)抑制剂NB001来研究小鼠cAMP水平升高或降低对海马体依赖性情境恐惧记忆的提取和后续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全身注射ROL增强了情境恐惧记忆的检索和后续维持,NB001损害了情境恐惧记忆的检索和随后的表达,表明cAMP水平的上调加强了情境恐惧记忆,cAMP水平的下调破坏了情境恐惧记忆。在另一种海马体依赖性恐惧记忆——抑制性回避(IA)任务中,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全身注射ROL增强了IA记忆,NB001会损害IA记忆检索及其维持。这篇文章为创新药NB001对海马体依赖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结果,对未来PTSD患者的药物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技术已和永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申请国际专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球展出相关的临床病人研究结果。

原文链接:Fear memory regulation by the cAMP signaling pathway as an index of reexperiencing symptom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ubMed (nih.gov)


Satoshi Kida:1994年获东京大学农业化学系博士学位,2008-2019年任东京农业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2019年后任东京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是美国分子与细胞认知学会(MCCS)理事,亚洲分会神经元与疾病研究会长协会理事,Molecular Brain评审编辑,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副主编。

卓敏: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99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药理系博士学位,1992-1995年任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 E. R.Kandel 实验室博士后,2003年后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系终身正教授,2019年任永展控股首席科学官及技术官;是EJLB 基金会和加拿大国立研究院第一届及神经科学领域唯一的特聘教授和加拿大国家特聘研究教授,第一份 Online 国际性痛觉研究杂志Molecular Pain主编和Molecular Brain的Founding主编;拥有5项有关新药研制的国际专利。

永展控股有限公司: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卓敏院士和正大光明集团副总裁谢量才先生于2015年在香港共同创办。公司专注人类脑疾病领域产业化发展、国际脑科学领域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拥有十余项全球新药专利,涵盖疼痛管理、成瘾、焦虑、抑郁等多个领域,专利覆盖中美欧日韩等主要国家地区。作为创新驱动的药物研发企业,在中国杭州、青岛、无锡等地设立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公司,与加拿大多伦多、中国西安、青岛多地的国际脑科学研究机构建立有科研合作关系,全球顶级脑神经研究专家担任科研顾问,在研药物均为first-in-class创新药,包括多款全球范围内首创的通过抑制全新靶点作用的崭新药物,将填补市场空白。目前神经病理性痛镇痛药已进入临床II期;癌性痛镇痛药已进入临床II期;动物镇痛药已完成临床III期,将于2024年取得新药证书。

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是排名前10的精神病学杂志,旨在阐明生物机制的潜在精神障碍及其有关治疗。重点是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界面的研究,包括细胞、分子、综合、临床、影像和精神药理学水平的研究。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